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校主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学生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管理» 学生工作» 【暑期实践育人】彩云之南,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暑期实践育人】彩云之南,一场文化的饕餮盛宴

作者:熊小凡/文 龚宇明 陈久章 惠鑫/图     来源:赴云南丝绸之路文化调研队    发布日期:2017-08-29     浏览次数:

     

  云南,彩云之南,一个梦幻般的名字。这座座落在云贵高原的省份,孕育着许许多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各具特色。就民族文化而言,少数民族的文化最为亮眼。8月11日,我院赴云南丝绸之路文化调研队,一群执着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热血青年,从杨凌南下奔赴春城(昆明),开启文化之旅。

  深入古镇,寻找古镇背后的故事

  古镇,一般是拥有着上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建筑群,那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了解传统文化的圣地。我国多处旅游景区都尚有古镇留存,如杭州凤凰古城、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等等。然而如今的古镇其商业化似乎越来越浓重,古镇内文化成了经济发展的垫脚石,已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为了解我国古镇的现状,解决队员们心中的疑问,调研队一路走访了彝人古镇、大理古镇和喜古镇以街坊的形式来寻找队员们心中想要的答案。

  走进“彝人古镇”,最先入目是仿古式的建筑和在云南大多数地方一样见到的珠宝店,然而这些仿古建筑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与其他地区古镇的区别。“在这里给我的第一个观念就是,这就是一个商业区,像是重庆的观音桥和昆明的南屏街一样。”队长杨宸表示。通过走访调研,队员们采访了多名店主,队员们了解到,在这里的店主对于古镇并没有特殊的情感,在他们看来这里就是一片商业区。

采访民族服饰店店主

  在走访古镇中,队员们来到一片彝族文化广场。广场的四周成列着由当地多个文化工作室创作的浮雕,浮雕上展现的是彝族的传说。其中,三位彝族少女为解救生灵而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深深的烙在队员们心间。在广场的中央摆放着彝族的十种生肖,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鹿子、七月岩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十月四脚蛇,每一尊雕塑都代表着彝族人民所崇尚的品德。

参观广场的浮雕

  在之后走访大理古城和喜洲古镇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这些古镇虽然外表看似千篇一律,但是在深入调研后发现古镇背后的故事是任何其他古镇都无法代替的。队员们一路走来肯定了当地政府为保留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在与石羊古镇文化站主任对话中,队员们了解到,当地政府以古镇文化为基础,以多种形式展现当地传统文化,持着“先让游客爱上文化,再发展经济”的理念来发展旅游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更加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多的人去寻找那些即将被遗忘的故事。

  美丽石羊,拜访孔庙圣地

  “领略西南璀璨明珠,文化之旅之石羊孔庙”。8月16日,调研队的每一名队员怀着虔诚的心来到大姚县石羊镇,学习孔孟之道,领略石羊文化。

  拜孔庙是必不可少的来由,久负盛名的孔庙雄居在象牙塔的山脚下,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朝初年,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雨,如今保留有世界最大的孔子铜像。大成殿、崇圣殿的古建筑群,以大殿为主体,另有朱子阁、诵经阁、乡贤祠、月拱桥、大理石壁画、时刻等多处古迹,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雄伟的建筑彰显了石羊镇的人们对先贤孔子的崇敬,更多的希望子孙后代能以孔子和其他的先贤榜样,刻苦学习,将来造福一方。大殿外两侧有多间小隔间,古时,状元在未成为考上前不得踏出一步,都必须在隔间内学习、居住,直到考试结束方可离开。而今隔间内中贴着近几年大姚县的状元郎以及优秀考生的名单和他们的获奖情况,以此勉励更多的学子。

  走进孔庙在导游的介绍下,一面羊头龙身的浮雕呈现在队员们眼前,其中蕴含着石羊镇上“五井喷盐”得传说。自古以来石羊以产盐盛名,相传彝家牧羊女牧羊至此,有羚舔石,后人在此掘井,取得卤水经草棚将脏东西过滤掉,形成粗盐,再经过一道道工序便制造出一块块盐坨。导游告诉队员们,这些盐坨若未受到外来力量的敲打可永久保存而不散。每一块盐坨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高达宏伟的晒盐棚以及美容养颜的盐香皂更彰显了中国古人精湛的技艺,再现了石羊镇制盐业的发展之路。

  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教育方法,在这里传承,石羊镇的制盐文明在这里延续。因香河缠绕那段尘封的记忆中古老的故事变得更美丽而神秘,令人浮想联翩。

队员在孔庙烧香祭奠孔子

最美周城,学白族扎染

  扎染是蓝与白的艺术结合,是古人几千年技艺改良与传承的结晶。它是利用了将部分布结扎起来使之不被染料着色这一巧妙院里而实现的。时过今迁,扎染已走过无数个风雨,传承到今天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8月18日,队员们赶赴大理喜洲镇周城村,去感受非遗独特的魅力。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队伍来到周城村扎染博物馆。初进馆内,最初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朴自然的蓝布,精美的花纹、多彩的染布使队员们瞬间就爱上了扎染这传统工艺。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扎染已不再只是做成桌布,如今它已可以深入人们的生活,从服装配饰到窗帘床单,扎染已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风格和追求。队员们来到了扎染体验馆,在体验馆内游客可以自己设计图案,体验馆内的手艺人会教游客如何扎花。在该馆体验的游客真不少,常常三五成群,围在一位老奶奶跟前学习扎花工艺。队员们也亲身体验了一次扎染工艺,在染布上绘制了西农校徽。在与老奶奶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她们是老一辈的手艺人,如今的她眼神已经不好了,很多东西都看不清。扎染分为结扎和染色两个部分,通过纱、线、绳等简单的工具,再结合上百种扎花手法,经染缸染色后,就绘制成了美丽的蓝白图案。

队员正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西农校徽

  在与当地人交谈中,队员们了解到,扎染的染料用的是板蓝根。板蓝根有杀菌止痒的功效,作为贴身衣物是极好的染料。当地人告诉队员们,过去每家每户的后院里都种满了板蓝根,而如今人们大多是用化学制剂,这对皮肤损伤极大。据了解,因扎染效率低,耗时长许多年轻人都你不愿传承这门技艺,与大多数传统手工相同,扎染也正面临这传承这一难题。

在扎染博物馆内,只有老一辈的扎染艺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对于文化的传承不能间断,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扛起这份传承的责任,努力保持中国的文化自信屹立不倒,不断发掘即将被遗忘的传统技艺,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与新时代相结合,使传统技艺迎来又一春。

队伍与石羊镇政府对话并合影留念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我国大型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中,用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文化的重要性。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英雄事迹亦或是传统技艺,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彝族文化,还是白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些都是祖祖辈辈们用一代又一代的汗水辛勤浇灌,才孕育成为如今从未间断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落在大学生肩上的担子不仅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创新,再次创造中华民族的辉煌。

编辑:0     终审:0
动物科技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