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全面深化改革、学院工作年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切实巩固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强化精神塑造,筑牢责任之魂;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学校软实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调研,准确研判,于6月底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关于举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管理办法》,实行分类审批和一会一报制,严格活动申报、审批和现场监管等各环节管理。加强社团阵地建设,修改社团活动章程,强化社团组织管理,规范社团信息发布程序,推进社团审批备案制,开展社团负责人专题培训活动。
二、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凝聚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1.加强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贯彻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好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丰富学习内容,精心策划和设计理论学习专题,认真组织好面向全校各层面的理论教育活动。强化学习效果,把学习活动与全面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与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与全面综合改革、全面依法治校治学、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着力在解放思想、凝魂聚气、促进发展上取得成效。
2.持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研究策划系列主题鲜明的报告讲座和宣讲活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推荐和指导用好中央推出的重要理论书籍、理论读物、培训教材。紧密结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深化中国梦的宣传阐释,深入挖掘和生动讲好中国梦校园故事,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国梦在国家、民族、个人三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为全面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助推加力。
3.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探索“微课件”制作,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协同创新,努力探索符合师生实际的思想理论教育载体平台。
4.做好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和形势政策报告会工作。密切关注具有热点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重要思想动态,认真做好相关舆情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和及时报送。配合教育部、省教工委认真完成2015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和学校教职工思想动态调研等工作,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及时跟进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时事热点,针对周边及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由学校有关部门牵头,各院系广泛参与的形势政策教育专题报告会6场次。
5.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成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认真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功能。积极做好我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等日常工作。
三、加强文化引领,提升文化品位,为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精神激励
1.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研究制定2015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积极参与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师生道德教育和实践养成,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道德实践成果网络巡礼活动。做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和“陕西好人”的推荐活动。精心组织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宪法日、公祭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制定学校活动礼仪制度体系,提升师生文明形象,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
2.积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社会实践、网络教学等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寒暑假三下乡、田园使者、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育人,组织开展校史校情主题教育,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制定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制定《教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
3.持续推进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普及。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应用系统),开展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专题调研,加大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应用推广,建设视觉风格更加统一、更加规范的学校对外形象。组织编撰《西农印象》、西农文化手册等文化宣传产品。
4.加强大学品牌文化建设。促进精神内涵发展,加强大学文化的总结与凝练,探索大学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管理,与校风、学风、教风,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紧密结合,推进“一社一品”、“一院一品”品牌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评选。
四、树立精品意识,拓展外宣平台,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1. 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主动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长线联系和热线沟通,增加我校在中央媒体宣传报道的数量和频率。力争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重要媒体实现新突破。
2.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紧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学院工作年等重点工作,结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系统梳理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推广、管理、党建等方面的办学成就、特色和经验,精心组织意义深、影响大的重大主题外宣活动,充分借助各级主流媒体,做好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和典型宣传,为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3.提升外宣报道和媒体应对的科学化水平。严格新闻发布制度,规范新闻发布程序,完善新闻发布管理。严格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正确客观回应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切,建立健全新闻记者对接制度和突发事件对外报道快速反应和协调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
五、适应宣传新常态,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能力
1.深入推进校报改革。完善记者联系基层制度,特别是各基层党委要制定教工学习制度。坚持贴近师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原则,挖掘基层单位工作亮点和学校改革发展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调整校报办报方向和办报周期,创新版面形式和编校运作模式,由一周一期改为双周一期,突出深度报道和追踪报道。
2.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增强网站服务功能、提升中文主页质量,对学校中文网主页进行改版。按照“国际化战略”要求,对学校英文网主页进行改版,不断丰富栏目设置,扩充栏目内容。加强网站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确保网络安全。加强网站网管员培训,做好学校二级网站考评,指导办好校、院和重点科研机构英文网站。
3.加强“一网三微”建设。继续发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网络宣传表达中的积极作用,拓宽微视频的传播方式和方法,畅通信息发布渠道,打造快捷方便的立体化网络宣传平台。成立新媒体联盟,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和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优势,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实质融合,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和传播速度,着力打造集群化、系统化、网格化的新媒体工作格局。
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规范管理,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加强宣传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习例会制度,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和宣传工作组织水平。以推进“学院工作年”为契机,强化院系宣传工作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单位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
2.完善宣传工作体制机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部署,加强策划、谋划和计划,认真制定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宣传工作方案,坚持做到“日常工作提前安排、重点工作详细安排、临时工作随时安排”。
3.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组合六支学生宣传工作队伍,成立大学生通讯社,实现资源共享,探索媒体育人模式。坚持开展对宣传部工作人员和教工通讯员、大学生通讯社的各项培训工作,提升宣传工作队伍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