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
党群工作
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党群工作» 理论学习

党委工作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6-08-30 浏览次数:

  

  坚定百年目标  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在中国共产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李 兴 旺

  (2016年7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是我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牢记国家使命,深化改革创新,二次创业、奠基百年,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2010年1月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和陕西省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校党委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奋斗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砥砺奋进、扎实工作,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创造新业绩,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

  (一)围绕中心、统揽全局,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把握方向统揽全局,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

  校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原则,始终坚持谋长远、抓大局,积极对照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宏伟目标,编制《中长期建设与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综合改革方案》。始终坚持*********8强校、质量立校、改革兴校、开放办校的发展战略。始终聚焦办学关键领域环节,每年确定1-2个主题,出台多项重大改革和发展政策。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出台学校《章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机构设置,完善议事决策机制,组建新型学术委员会,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大学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2.狠抓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系列专题教育

  校党委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优良党风正校风、带教风、促学风,为推动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2013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和“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解决了一批师生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2015年,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们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工作难题相结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弛而不息狠抓落实,在守纪律讲规矩、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全校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引导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向好,为科学引领学校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正能量。

  3.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校党委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方向目标和基本遵循,以阵地建设、监督管理和强化责任为核心,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创新全员育人、协同育人机制,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策略,创新主题实践、校园文化载体和特色品牌活动,讲好“中国梦”、唱响主旋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大大增强。总结凝练大学精神,丰富大学文化内涵,树立先进典型,传播“西农故事”,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广大师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严把政治关口,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实施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创新基层党支部活动方式,探索在系、教研室、学科团队和平台建立党支部,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严把入党程序关和发展质量关,党员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坚持“政治家、教育家”标准,推进校党委和行政班子建设,不断提升班子办学治校水平。聚焦院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建立综合研判机制,实施竞争性干部选拔,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新渠道,不断优化处级干部队伍结构,构建以事业发展为导向、符合我校实际的干部管理与工作机制。强化理论武装,创新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开拓思路,形成专题轮训、在线培训、国外研修等多种模式并行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严格干部监督管理,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干部个人有关事项、企业兼职、配偶移居国(境)外等情况报告的规定和要求

  5.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

  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支持纪委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学校改革事业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同步推进。以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人员以及学科带头人、课题负责人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分类别的专题教育和专项整改活动。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问责追责,实行廉政风险防控动态管理,健全重点领域监督体系,加大对违纪违规问题查处力度。

  6.推进校园民主,建设和谐校园

  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坚持常委会向全委会汇报工作,学校向离退休老同志和党外人士通报情况。围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涉及教职工权益重大决策事宜,发挥师生员工在民主办学和凝聚共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信息公开,开通“校长信箱”,畅通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渠道。支持校内各民主党派组织健康发展,积极为留学回国人员、党外人士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各类建言献策被省级以上部门采纳数量连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拓宽群众工作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做好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工作。强化综合治理和校园安全,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二)坚持改革创新,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突出*********8培养的中心地位,持续深化*********8培养机制改革。出台新一轮*********8队伍建设改革意见,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和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创新青年教师选聘和高层次*********8聘期考核机制,建立职员职级并行晋升制度。深化科研组织模式和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实质性运行陕西省农林科学院,在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创新区域科技资源统筹机制,牵头组建陕西省农业协同创新与推广联盟和西北农林科技创新联盟。

  在改革创新的强力驱动下,各项事业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在2015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位居第699位,首次进入全球最佳大学之列,取得里程碑式跨越。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入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进国家级卓越农林*********8培养试点项目实施,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8培养体系。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把握“双创”时代要求,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覆盖学生超过5000多人,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取得突出成绩。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研究生发表SCI、EI、SSCI论文数增长率年均达47.3%。实现本科招生录取分数“六年连增”,毕业生就业率“六年连稳”,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科建设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服务区域发展“四大使命”,确立中长期学科发展路线图,构建“7+4”学科群结构布局。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农业科学位居全球第42位。农业工程、植物保护、林学等3个学科居全国前3位。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973计划”项目、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均实现突破。累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32项,到位科研经费18.26亿元,第一署名单位发表SCI、EI、SSCI论文7351篇,其中小麦领域研究论文数居全球第1位。主持和参与获评国家科技奖15项,国家审定植物新品种8个。加强特色智库建设,发挥资政兴学作用,一批高质量研究报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8强校战略成效初显。始终把*********8队伍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用好现有*********8、引进急需*********8、培养后备*********8的思路,大力实施*********8强校战略。新增国家“*********8项目专家”5人、“国家青年*********8项目”4人,“长江学者”4人,“杰青”3人、“优青”1人,陕西省“*********8计划”15人。引进副教授以上高层次*********8125人,选聘具有博士学位青年教师45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61%,具有海外合作研究经历比例达66%,分别较2009年提高24%和14%。实施国家“杰青”“优青”培育计划和优秀青年教师海外提升计划,激励青年*********8尽快进入国家级*********8方阵。

  ——社会服务内涵进一步拓展。深化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内涵,构建起覆盖全国8个省区的24个试验示范站、40个科技示范基地组成的推广体系。借鉴我校做法,教育部、科技部在全国开展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财政部、农业部启动实施了 “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37名教师受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或试验站站长,在20个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到位推广经费4亿元,推广新品种50多个,转化技术200余项,新增直接经济效益450亿元。获省部级奖励13项。“西农979”小麦品种年均推广面积超过1500万亩,成为国家四大主推品种之一。获批全国干部教育高校基地,成立农业农村干部学院和农民发展学院。扎实推进定点科技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

  ——国际化办学迈出更大步伐。以实质性推进*********8培养、科学研究和*********8队伍建设国际化为导向,全面构建战略合作伙伴网络。与40多所著名大学新建校际合作关系,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3+1”本科专业正式招生。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达29.7%,居国内同类大学领先水平。新建“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合作平台,先后选派1600多名学生赴海外留学或开展合作研究,招收外国留学生810人。

  ——支撑保障条件有效改善。办学收入持续增长,2015年办学经费达24亿元,较2009年增加120%;争取社会捐赠和获得国家财政配比资金1.23亿元。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新增教学科研用房20.97万平方米,理科大楼、农科大楼、食品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图书文献、信息网络、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注重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在职工住房、生活补贴、文体设施建设、学生住宿条件改善、奖助学金发放等方面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总结过去六年的办学经验,我们最深刻的体会是: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势越复杂,越要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政治定力;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战略方向。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学校的发展,关键靠改革。要实现百年发展目标,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以改革创新的利器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清除制约发展的障碍,激发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活力,实现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坚持扎根祖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必须立足中国国情、服务国家需求。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道路,就是要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全局问题和重大民生问题,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对接、创新与供给侧改革紧密对接、成果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促进区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必须坚持一流目标,不断追求卓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国家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战略要求,也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目标。立意高,才能行致远。只有树立一流标准和卓越导向,才能打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8、建设一流学科、创造一流成果,提升开放办学质量与水平。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师生办学。育人是立校之本,*********8是强校之基。必须充分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认真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定不移走*********8强校之路。必须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力量,尽最大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努力实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美好愿景。

  必须坚持大学精神,弘扬先进文化。大学之大,在境界之高、精神之立。“诚朴勇毅”的校训和“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学校薪火传承、历久弥新的文化之源。我们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涵养文化气质,熔铸思想灵魂,激励师生担当历史使命、不断奋勇前行。

  各位代表,同志们!

  六年多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改革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李岚清、汪洋、刘延东、张宝文、陈宗兴等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对学校发展寄予殷切希望,给了我们极大的振奋和鼓舞。2014年9月成功举行建校80周年暨合并组建15周年纪念活动,从历史看未来,牢记使命、创绘梦想,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决心和信心。

  学校六年多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的结果,是教育部、陕西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正确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鼎力支持、倾心相助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奋发进取、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上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向为学校发展奉献智慧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向全体师生、离退休职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复杂,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压力传导还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挑战;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和谋事、干事、成事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风险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激烈竞争和严峻形势的认识还不到位,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理念还没有落地生根;*********8培养的中心地位还需进一步加强,优良学风教风建设有待进一步改进;学术领军*********8缺乏,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标志性成果偏少,学科竞争力偏弱;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治理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根本性提升,制度落实力度、管理部门服务意识与能力还有待加强,等等。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直面困难差距,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定不移迈向百年奋斗目标

  回顾学校合并组建以来的这17年,校党委紧紧围绕*********8培养和科技创新两大关键,抢抓机遇、干事创业,顺利完成各合并单位的实质性融合,先后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序列,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科教体制统筹改革的成功范例。从当前到建校一百年(2034年)的这18年,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是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学校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必然选择,更是广大师生员工殷切期待的“西农梦”。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

  牢牢把握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布局,凝聚“二次创业、奠基百年”的共识,放眼全球、谋划长远,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不断把学校发展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一)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形势与机遇

  大学发展与国家发展从来都是同向而行、相辅相成。今后五年,是国家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攻坚阶段,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内外环境新变化,在国际变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格局中科学谋划学校未来。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蓄势待发,*********8与科技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8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8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必须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高水平创新成果和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

  审视国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发展全局的历史维度,系统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作为高等教育的“国家队”成员,我们必须勇当改革排头兵,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强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让一切办学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性源泉充分涌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于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面向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面临重大机遇。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学科为基础、绩效为杠杆、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对于我校而言,既存在中国大学改革发展中的普遍矛盾,又面临着在欠发达地区、非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流大学的现实难题。在空前激烈的发展竞争中,我们必须坚定战略定力,苦练内功、发愤图强,努力走出一条“西农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

  聚焦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亟需高水平科技支撑。当前以分子生物学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正在催生新的绿色革命。我们必须担当时代使命,依靠创新的力量有效破解我国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保育等突出难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人民营养与健康、生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加快建设世界农业强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二)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路线图

  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到2034年即建校100周年之际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六年多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进入加快追赶超越的新阶段。按照百年战略定位,基于现有基础和要素条件,我们提出学校未来“两个十年”的发展路线图:

  ——到建校90周年之际,实现“十年追赶”,达到国际公认的研究型大学标准,10个左右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农业科学跻身世界前20位,旱区农业科技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到建校100周年之际,实现“十年超越”,学术综合竞争力达到或接近世界同类一流大学水平,12个以上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农业科学跻身世界前10位,成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农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农业大学。

  (三)今后五年的发展任务

  根据“两个十年”战略部署,按照“双一流”建设要求,今后五年,我们要继续大步前进,巩固和提升在高等教育“国家队”中的层次和地位,*********8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率先进入世界一流,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整体达到新的高度。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核心,以*********8强校和创新引领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保障,全面实现五大发展任务:

  实现内涵发展,就是要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服务区域发展四大使命,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围绕*********8培养和科技创新两大任务,汇聚卓越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大力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以*********8强学科、创新强学科。

  实现特色发展,就是要立足西部旱区,做好西部文章,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创新*********8培养机制,打造升级版大学推广模式,完善科技与经济紧密对接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为国家发展特别是西部旱区农业发展提供*********8支撑、技术支撑,以特色彰显优势、以优势强化特色。

  实现创新发展,就是要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做好顶层设计,在过去专项改革、局部改革有所突破的基础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综合改革,以较为完善的大学治理体系,推动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发展方式。

  实现开放发展,就是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进一步明确国际化的标尺和实现路径,创造性地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瞄准*********8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8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推进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增强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

  实现协同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8为本,统筹协调好改革与稳定、发展与民生、公平与效益等各方面的关系,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愿景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和坚定行动。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师生协同创新、校院协同治理,共担使命责任、共享发展成果。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关键领域突破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奋力推进二次创业,为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深化治理结构改革,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遵循学校《章程》,完善重大事项决策、行政权力约束机制。明晰校院两级管理权责,厘清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切实落实学术权力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大学理事会制度,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民主管理、监督评价。健全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研代会制度,促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

  全面落实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明晰校院两级权责边界,扩大学院财务与人事管理、学科资源使用自主权,落实学院办学主体地位。优化管理机构设置,推进机关部门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改进管理。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我发展、创新发展能力。坚持“放管服”相结合,进一步明晰学院目标定位,加强分类指导管理,完善学院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差异化发展机制。

  (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8培养质量

  坚持质量导向,强化理念与机制创新,进一步牢固树立*********8培养的中心地位,完善教育教学的考核、约束与激励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学风教风建设,切实落实教师教书育人的第一职责,致力于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科学素养、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卓越*********8。

  以实施“卓越农林*********8培养计划”项目为引导,持续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融入*********8培养全过程、。积极推进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施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计划,构建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强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全面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建立专业评估及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发展要求适当新增本科专业。紧随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提高生源质量。深入推进书院制教育改革,探索建立本科生院。多举措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扎实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建立实施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稳步提高生源质量。建立以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导师招生资格审核及招生指标配置制度。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分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导师权责机制。完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本硕博招生与培养机制。健全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严格实施淘汰分流制度。推进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和联合授予学位。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一流队伍建设

  创新驱动,核心是*********8驱动。我们要按照高端引领、重点突破、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的总体思路,强化*********8强校战略,统筹加强科教、管理和支撑保障工作队伍建设,促进*********8优先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增强*********8活力,形成与学校战略目标要求相适应的*********8队伍与制度优势。

  创新高层次*********8引进和培育机制。以国家级重大*********8工程为牵引,突出“学术主导、按需引进”原则,实施“两大*********8工程”,全力做好国家级高层次*********8精准化引进与梯队化培育,更加注重发挥*********8在学术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探索柔性*********8引进和使用机制,依托学术领军*********8和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高水平专职科研和推广队伍。汇聚50人左右的国家级*********8队伍,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比例达80%以上。

  深化人员选聘与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人员分类管理机制,畅通各类人员上升通道,强化各类各级岗位职责。严格岗位聘期考核,完善引进*********8中期评估和聘期考核机制,及新进青年教师预聘考核机制,构建能够充分激发教师创新活力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员制,加强专业化、职业化高水平管理队伍建设,组建适应高水平教学与科研工作需要的实验技术队伍。建立灵活多样的人员聘用制度,完善以贡献和业绩为导向,符合岗位性质与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全方位、精细化做好*********8服务工作,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8发展环境。

  (四)深化学科与科研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以建设一流学科为核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可持续发展学科生态,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加强学科高峰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新”原则,重点支持优势学科、强势学科领域和特色新兴方向。进一步优化整合学科布局,切实解决学科碎片化、分散化问题,形成以涉农学科为核心、相关学科为支撑、布局合理、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加强功能基因组、营养与健康、生态环境、生物医药、现代农业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战略布局,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完善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与常态化投入机制。确保6-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改革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主动适应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8团队、科研项目、创新平台“三位一体”协同建设战略。整合现有省部级创新平台,促进实体化、开放式共享运行,新建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实施“科研特区”试点,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打破学院和学科壁垒,建设一批跨学科交叉创新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生命科学创新平台、高性能计算、曹新庄科研试验基地等公共平台。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特色智库。显著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能力,主持获评国家科技奖10项左右,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实现新突破。

  创新科技管理与运行机制。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改革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机制,最大程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动效率。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制度,完善以质量与创新、贡献和产出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与考核激励体系。构建以创新团队为单元、创新平台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产出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科研组织从分散封闭向协同开放转变。

  (五)持续推进科技推广模式创新,打造升级版社会服务体系

  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是大学的内在使命,也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战略选择。要坚持“顶天立地”的方针,深化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内涵探索,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通道,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效益。

  深化科技推广体制改革。整合陕西省农林科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建社会服务大平台。创新区域农业科技资源统筹机制,以“科研试验站、区域示范站、技术推广站”三级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为载体,探索与地方农业科技力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协同创新与推广运作模式。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试验示范站和示范基地布局规划。支撑引领3-5个主导产业位居国内领先,西北地区主导产业技术覆盖率达60%以上。加快建设农民发展学院和农业农村干部学院,发挥好博览园科普教育和农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的作用。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建立健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建立多学科融合的产业技术服务团队,支持科技人员项目挂职和科技兼职。出台激励和规范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政策,鼓励科技人员承担横向重大项目,以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为引导,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六)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国际化战略是大学迈向一流的必由之路,开放办学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普遍规律。要以世界一流为标准,将国际化战略全面融入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不断提升国际化管理与服务质量,全方位提升国际竞争力。

  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战略合作。主动参与国际重大科研项目策划和组织,建设一批高水平联合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深化重点科研领域的可持续合作。新增国际联合办学机构、项目 3-5个,探索国际化联合学院建设。构建以学院为主体国际合作新模式,深入实施建设一流学科国际伙伴计划。新增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3个。响应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支持世界发展中国家农业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

  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入推进与国际著名高校课程对接、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探索实施海外讲座教授、课程教师、岗位教师制度,办好暑期国际课程项目。整合国际教育资源,加强全英文授课专业和课程建设。依托联合培养、交换学生等项目,持续扩大学生海外访学规模。

  加强与中亚、东盟等区域大学*********8培养合作。改善留学生来源结构,在校留学生规模达到700人以上。落实留学生培养学院主体责任,规范留学生管理,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七)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作为一所地处欠发达地区、远离区域中心城市的大学,资源相对短缺与配置结构性矛盾始终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难题。我们要积极拓宽来源渠道,广泛争取办学资源,加强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校园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校园建设,以满足“双一流”建设发展需要为目标,规划建设一批具备生态功能的重点基础设施,做好陈旧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到2020年,新增教学科研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加强公共实验室设备平台、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加强智慧校园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西咸新区置换及新征土地规划与建设,大力拓展发展空间。

  坚持开源节流,扩大办学资源。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吸收社会资源参与学校建设,强化多渠道资源筹集能力,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功能,五年后学校综合财力达到35亿元,其中筹资收入的比重显著提高。坚持勤俭办学、厉行节约,加强办学成本核算,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以效益评估和审计结果指导资源增量分配,落实资源经费使用责任制。

  改革公共资源配置模式。实行科教试验用地配套设施合同化管理,建立实施退出机制。深化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运行机制。改革经营性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方式,完善法人治理机构和收益分配机制。稳步推进后勤服务保障社会化改革。

  (八)落实共建共享理念,保障和改善校园民生

  把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推动教职工待遇稳步增长。用好教职工医疗保险改革政策,探索适应社会化要求的养老保险机制,有效实行师生特殊困难救济机制。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大学生事务中心。加强校医院、附属中学、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园综合治理,逐步推进校园开放运行,构建校园管理、环境维护、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平安校园建设体系。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回应师生诉求、化解各类矛盾,维护师生合法利益,激发全体师生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干劲。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我们必须抓住高校党建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系统思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要靠组织工作打基础、靠宣传思想工作鼓士气、靠党风廉政建设托底线、靠安全稳定工作促和谐。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不断焕发党建工作新活力,为学校发展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立规矩建制度,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以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为核心,构建系统完备的党建制度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以“两学一做”为抓手,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纪律,强化“四个意识”,把党的工作和活动置于党纪党规的规范之中。以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为核心,完善两级班子议事决策、分工负责、沟通配合各方面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基层党委党建责任制、党建工作述职考评制、党内生活制度,找准党建制度体系建设发力点和落地点。

  落实好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和支持党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加强党委对工会、共青团工作的领导,以“去四化、强三性”为重点,正本清源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充分发挥群团工作桥梁纽带作用。重视离退休党建,加强离退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离退休老同志的服务保障和教育管理水平。

  (二)重引领抓监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论研判学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加强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实践。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筑牢师生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引导青年学生努力践行“八字真经”,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大力培育优良学风教风校风。

  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充分利用党史教育、社会实践、典型引路、校史校训等载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谋划。有效掌控宣传思想阵地,加强新型媒体建设管理,占领舆论传播制高点,构建网络舆情信息预警监控体系。

  (三)提素质强能力,努力打造领导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队伍

  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进一步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好表率。严格遵循选人用人纪律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重视实绩、重视基层导向。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持合理的梯次年龄结构,加大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不断增强工作活力。遵循干部培训规律,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持续深入抓好综合研判工作。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助推器作用,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突出中心主线,使考核导向更加鲜明,激发干部奋发向上、竞相争先的干事创业激情。

  (四)强基础抓基层,切实推进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党章意识和党性教育,在师生员工党员中固思想之本、强党性之基。统筹“三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属性。创新组织工作活力,延伸组织触角、创新设置方式、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推进党支部进学生社团、公寓和实验室,完善按学科团队设置学生党支部的新模式。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做好关心*********8、服务*********8的各项工作。

  (五)改作风守底线,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不断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强化专题学习教育,突出问题导向,始终保持反“四风”高压态势,切实持续抓好整改落实。注重预防制度建设,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政同责,落实二级党委、学院、职能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坚决从严惩治腐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纪律审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纠正组织涣散、纪律松弛问题。对腐败易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制约。完善述职述廉、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公示公开等制度,落实专项审计、任期审计、重要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和良好育人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82年前,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为纾解民生之困苦,缓解农村经济之凋敝,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应运而生。17年前,在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中,作为国家科教体制改革的重要试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启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当前,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服务国家战略、造福社会民生依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实现百年梦想、迈向世界一流始终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使命追求。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即将起航。让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刻理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大意义,坚持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满怀信心、锐意创新,追求卓越、奋发有为,在一流学科和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进程中,增添“西农声音”和“西农智慧”,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地址: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农路22号   邮编:712100

主管领导:赵运良   网管员:胡巧娟   技术支持:绿道软件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