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动科学院、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陕西省遗传学会等承办的“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线上、线下报告会成功举办。
活动现场
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动科学院教授潘传英博士担任主讲嘉宾,以《生命调控的隐秘力量》为题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进行精彩解读。潘老师以“诺贝尔奖知多少”为切入点,向同学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起源、历史及评选过程。随后,她聚焦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深入解析了他们发现microRNA这一里程碑式贡献。MicroRNA通过与mRNA的互作,在转录后水平精确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参与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过程,是生命调控中的“隐秘力量”。潘老师介绍了自己团队中硕士期间也进行microRNA相关研究工作的8位研究生,其中有2位同学目前分别在《cell》和《cell stem cell》发表第一作者研究论文。分享2024年搞笑诺贝尔奖时,潘老师鼓励大家“笑中思、思中悟”。在互动答疑环节,潘老师针对他们提出的microRNA在基因调控、异常调节以及在动物繁殖中的实际应用等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并结合自身科研心得,勉励学生要积极参与科普解读活动,也要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争取在未来成为国际科研舞台的主角。
报告会主讲人潘传英教授
潘传英教授为同学们答疑
为参与互动的同学赠送书籍
本次报告会线下会场设在食品学院C601荆楚报告厅,线上通过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 (Bilibili)平台直播,共吸引了5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基层单位和高中等共5100多人参加。我校董武子教授、王勇胜教授、李停栋教授、李怡萍教授、袁向群研究员、张智韬教授、陈俊英教授、向友珍教授、蓝贤勇教授、张建勤副教授、李杨博士、李洁博士、费攀锋老师和兰州大学刘鑫锋博士等线下参会;同时,兰大赵海谕教授、河南农大李转见教授、浙江农林李向臣研究员、甘肃农大李少斌研究员、我校刘旭教授、华中农大周扬副教授、扬州大学李明勋副教授、湖南农大刘梅副教授、安徽农大张思欢和许晗博士、三峡大学刘湘副教授、榆林学院朱海鲸和宋晓越副教授、河南农科院王璟副研究员等教师或科研工作人员线上参会。此外,还有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马普所、天津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热带科学院等多个高校、科研院所、基层单位及高中的师生通过直播平台线上参会。
线上参会同学积极提问
报告会结束之后,我校动科学院动科2023级本科生陈宣伯表示:“深入了解了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在microRNA领域的卓越研究,结合我现在学习的《动物遗传学》,一下子领悟到microRNA在基因调控中的魅力”。我校动科2023级本科生王靖轩表示:“今年夏季学期蓝老师负责的省级课程《创新训练》将2023年诺贝尔奖内容引入课堂,聆听了潘老师第9年诺贝尔奖科普报告。今晚有幸在现场聆听潘老师第10年的诺贝尔奖科普报告,发现microRNA研究与我现在的科创项目就更紧密结合。潘老师报告中提及的毕业的师兄师姐做了microRNA相关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这令我对动科专业充满热爱,同时也增加了我投身科研、追求未知的信心与动力。”
本次科普解读报告会是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论述,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方式之一,将诺贝尔奖等科普知识送到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中国现代农业联合研究生院和河南农业大学动科学院的研究生们将此报告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环节之一,四川省平昌二中老师和高中生们作为开拓高中生视野的教学范式之一。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平昌二中等学校集体线上观看报告
据悉,自2015年潘传英老师首次开启《屠呦呦与青蒿素》解读之旅以来,至今已是第10年组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普解读活动。潘老师十年如一日坚持站在诺奖科普解读工作的第一线,用心、用情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贯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始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015-2023年潘传英教授连续组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科普解读活动
2024年报告会后合影